• 期刊首页
  • 期刊导读
  • 期刊介绍
  • 投稿指南
  • 邮箱投稿
  • 在线投稿
  • 联系我们

栏目导航

期刊导读
期刊介绍
投稿指南
邮箱投稿
在线投稿
联系我们

综合新闻

  • 烟台毓璜顶医院乳腺外科专家林骏:医病医身更
  • 外科医生来汉捐献造血干细胞,以另一种方式“
  • 滨医附院牵头成立黄河三角洲小儿外科专科联盟
  • 首个无疤愈合外科手术方法出现
  • 【医学传承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李欣:用信任铸

通知公告

  • 《外科理论与实践》编辑部征稿要求
  • 《外科理论与实践》杂志社刊物宗旨
  • 《外科理论与实践》期刊栏目设置
  • 《外科理论与实践》数据库收录影响力
  • 《外科理论与实践》投稿方式

您现在所在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外科医生来汉捐献造血干细胞,以另一种方式“

来源:外科理论与实践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9-20
【作 者】: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:
【摘 要】:上午8时,护士为李洋扎针,他条件反射地抽搐了一下,在一旁陪护的妻子忙轻声安慰,“别紧张,不疼。”随后,殷红的血液通过橡胶管流进血液分离机,通过过滤分离后,造血干细胞

上午8时,护士为李洋扎针,他条件反射地抽搐了一下,在一旁陪护的妻子忙轻声安慰,“别紧张,不疼。”随后,殷红的血液通过橡胶管流进血液分离机,通过过滤分离后,造血干细胞就被收集到了血浆袋。直到中午造血干细胞采集完成,在床上躺了4个小时的李洋松了一口气,赶紧跳下床活动活动筋骨。“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,就是躺的时间长了,胳膊有点麻。”

李洋注射最后一针动员剂。通讯员章晟 摄

早晨7时30分,武汉市中心医院血液科,李洋在妻子陪伴下等待采集造血干细胞。他脸上看不出丝毫紧张,状态松弛地和大家闲聊,嘴里时不时蹦出金句,逗得在场的人开怀大笑。

李洋完成捐献后和妻子合影留念。通讯员章晟 摄

“希望受助患者早日康复,以后感恩社会,将爱心传递下去,也希望更多人加入中华骨髓库,给更多的家庭带来希望。”李洋说。

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19日讯(记者武叶 通讯员章晟)9月19日上午,外科医生李洋(化名)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,以另一种方式为生命接力,他也成为我省第540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。

46岁的李洋是来自湖北省某地市的一名外科医生。工作中,他经常站上手术台治病救人。如今,这个从医20多年的外科医生以一种别样的方式挽救生命。

【编辑:余丽娜】

没有丝毫犹豫,李洋当即表示愿意捐献。李洋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为医务工作者的妻子后,立刻得到妻子的支持:“站手术台是救人,捐献造血干细胞也是在救人,咱没有理由不同意。”6月底,李洋顺利通过第二次高分辨检测。7月底,他又做了系统的体检,提示一切身体指标符合捐献要求。

外科医生李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。通讯员章晟 摄

2018年5月,李洋在一次献血时加入中华骨髓库,他很快忘记了这一插曲。直到今年5月底,他接到当地红十字会配型成功的电话,片刻惊讶后心里有些小兴奋:“很幸运,就像买彩票中了大奖一样。”

由于中华骨髓库有供、受双方个人信息保密的规定,李洋只知道对方是一名成年女性患者。中午采集快结束时,赶来转运造血干细胞的工作人员也带来患者手写感谢信:“感谢您在我们最无助的时候,给了我们全家一线希望,是您又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,您是黑暗中的一盏灯。”读着这些文字,李洋嘴角扬起幸福的微笑。

李洋正在采集造血干细胞。通讯员章晟 摄

【来源:长江日报-长江网】

文章来源:《外科理论与实践》 网址: http://www.wkllysj.cn/zonghexinwen/2022/0920/1298.html

上一篇:滨医附院牵头成立黄河三角洲小儿外科专科联盟
下一篇:烟台毓璜顶医院乳腺外科专家林骏:医病医身更

外科理论与实践投稿 | 外科理论与实践编辑部| 外科理论与实践版面费 | 外科理论与实践论文发表 | 外科理论与实践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9 《外科理论与实践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